今年的7月25日,是歌手李娜57歲的生日,雖說她已經退出歌壇多年,但一首經典歌曲《青藏高原》卻還是被不斷傳唱。
很多90後、00後可能都沒聽說過歌手李娜的名字,而相對被大家知道更多的則是80後的網球冠軍李娜。
但其實,在上世紀90年代,歌手李娜也是很紅的,除了一曲《青藏高原》堪稱經典外,當年各種電視劇也紛紛請李娜唱主題曲、插曲,就和現在的在《重啟之極海聽雷》、《錦繡南歌》、《天寶伏妖錄》、《三千鴉殺》等等作品裡都唱了主題曲的周深有些類似。
當時,在《賀蘭雪》、《孔繁森》、《武則天》、《大雪小雪又一年》、《康熙大帝》、《唐明皇》、《常香玉》等160多部影視作品裡,都能聽到李娜的歌聲。
其中,1990年電視劇《渴望》的片尾曲《好人一生平安》,更是讓人印象深刻,只要說起:「誰能與我同醉,相知年年歲歲,咫尺天涯皆有緣,此情溫暖人間」的歌詞,很多人時隔30年,還是能想起熟悉的旋律,足見李娜在當時的影響力有多大。
除此之外,李娜的《嫂子頌》、《女人是老虎》、《苦籬笆》等歌曲,也是當時各大點歌台偏愛反覆播放的歌曲。
李娜的音域很廣,在三個八度內自由切換幾乎沒什麼壓力,她音色有醇厚感,歌唱時的力度、情感,也能被她拿捏得恰到好處。
李娜曾坦言自己的聲音沒有什麼先天優勢,全是後天「自我摧殘」出來的。為了能唱好歌,她甚至有過一整年把自己關在家裡練聲,一下午練兩場音樂會量,一星期不下樓的經歷。可以看出,李娜不僅熱愛音樂,而且願意為了音樂「豁出去」。
可是,這樣的李娜,卻在1997年做了一件讓很多人都不理解的事。當時,在李娜事業如日中天時,她選擇在山西五台山普壽寺正式出家為尼,法號「釋昌聖」。
突然出家,讓很多喜歡她的歌迷都覺得不敢相信。但其實,回看李娜從小到大的經歷,也是可以理解她一二的。
李娜小時候是比較苦的,1963年出生在河南的李娜,5歲時父親就離世了,母親和她相依為命,懂事的李娜13歲便考上了河南戲曲學校。
經過3年的學習,李娜開始演出傳統豫劇。1982年,只有19歲的李娜就憑藉《百歲挂帥》中佘太君一角獲得了「河南省第一屆青年演員調演一等獎」。
1988年,李娜又因獲全國「如意杯」歌手大賽通俗組第一名,而從豫劇界轉戰歌手圈,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成名之路。
但事業上的成功,還是沒能彌補李娜感情上的缺失。資深撰稿人何東曾在其博客上發表過一篇文章,名叫《李娜的兩首歌、兩段情……》,揭開了李娜兩段鮮為人知的戀情。
何東描述,李娜曾和一位東北男子有過一段感情,而歌曲《嫂子頌》就與這段感情有關,所以被她唱得感人至深。但當李娜深深墜入情網時,卻因對方身邊的干擾因素而導致感情無疾而終。
文章提到的李娜另一段感情,則是她和一位相貌斯文的音樂家的故事,但因為對方已有家室,所以這段感情最後也以分手告終,而李娜也因為這段感情受到了不小的傷害。
對音樂的極致追求,以及愛而不得的痛苦經歷,也讓李娜一度陷入了抑鬱的狀態,直到她通過朋友接觸到了佛法,才有茅塞頓開的感覺。
如果文章內容屬實,那麼可以看到,李娜從小到大,苦過也輝煌過,愛過也失去過,確實經歷了人生不少的坎坷與起伏。也許皈依佛門,才能讓她放下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會、愛別離、求不得的七苦。
用李娜自己的話來說就是:「我覺得我應該出家,我把塵世中的煩惱和過去名利場的經歷、成績、榮譽、教訓全都拋諸腦後,我尋找原本蘊藏在我們每個人心靈之內的那麼一種清靜的覺醒,那麼一種安寧的本性的衝動,然後潛下心來,慢慢領會自然與人類生來即已具有的和諧與真諦。」
但其實李娜對音樂還是很熱愛的,就在她出家前的1個月,她還在和大家講述自己對音樂的看法,她說:「民族聲樂藝術應該是風格各異的,不受任何局限,可以用山歌的形式等等,希望有一天咱們音樂市場的主流應該多樣化一些。」
李娜對民族音樂是很推崇的,她認為堅持民族的音樂也是一種氣節的體現,同時是個性的體現。她希望能把民族的元素在音樂中發揚光大,走向世界。
李娜出家後也唱了《南無阿彌陀佛》等佛歌,後來她還推出過《唱經給你聽——一聲佛號》這樣的佛歌專輯,但此後,有關她的報道就越來越少了。
2000年,姜昆曾看望過李娜一次,當時,李娜穿著一襲黃色僧服,氣色很不錯。兩人交談時,李娜談到:「對以前的我怎樣評價,那是別人的事,也可以說是社會的事,我無暇去顧及,也不會去顧及。用句古人的話說就是『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』了。」看來,李娜確實是一心修行的狀態了。
如今,李娜已經滿57歲了,讓人感慨時間過得太快,她離開歌壇也有23年的時間了,雖說她已不在「江湖」,但「江湖」還有她的傳說。
李娜在歌壇10年,留下了不少經典作品,特別是專輯《蘇武牧羊》堪稱內地流行樂的「珠穆朗瑪峰」,讓大家到現在,仍然可以通過她的歌曲,窺見她曾經的輝煌。
本文由「獨家影視」作者「擇非」原創,未經作者授權同意,任何其它平台號不得轉載本文,違者追究法律責任。歡迎各位訂閱「獨家影視」,感謝大家支持!
,